k8凯发摄影与科技是造就还是遭遇
发布时间:2024-03-17 20:19:05

  k8凯发摄影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媒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既有文艺创作的共性,又有其严格的操作科学,任何人如果不学习摄影技术,则不会拍摄照片。摄影术的操作科学,就是摄影科技的体现。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必须是可以科学、严谨操作摄影系统器材,对各种器材驾轻就熟,能够掌握控制暗室技术或数字系统的技术专家。在这方面,摄影家具备尊重摄影科技规律的素质,像个科学家。另一方面,又能够用摄影技术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具备媒体或艺术不拘于刻板规程的多样性创造力,又是艺术家。从分析摄影术的特点可以看出,摄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摄影伴随科技而存在。

  从1839年法国达盖尔兄弟的发明到今天,摄影术已经走过了170年。自诞生之时,它就始终与当时社会的高科技并存,比如,光学镜头的制造依赖于光学、机械的精密加工,而精密加工的背后,实则在考验和体现当时的原材料科学、化学、精密加工等综合的工业科技成就。

  19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工业化彩色摄影,彩色胶卷配方的原料、设计、生产工艺等,都与当时的材料学和精细化工颜料制备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从感性和模糊中大幅度进步,发展为由计算机介入的、由当时以颜料研究为主的显色系统进入到以研究光线为主的混色系统。混色系统是人类色彩研究的划时代进步,为建立工业化色彩标准和社会化统一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数字化构建了由计算机主导、摆脱胶片化工影像采集模式的新时代的来临做好了科技准备。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技术成熟介入之前,世界上只有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的产生是由于计算机出现后具有了强大的计算能力,解决了变焦庞杂的计算后才可以生产的。可以说有了计算机技术,才有了变焦距镜头和今天镜头的高素质。此外,光学镜头的生产,从材料学、精细加工工业化体系、机床的精度以及生产工人经验的积累,都充分体现了精细机械、光学等高科技特点k8凯发。最好的照相机都是由最早的工业化国家生产的,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以生产高品质镜头著称,到今天,人们对德国镜头依然爱不释手,津津乐道,德国的光学镜头不但创造镜头生产工艺的最高境界,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镜头生产文化,有口皆碑,对摄影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曾经说过,能够生产彩色胶片的国家就能够生产。一句话说出了彩色胶卷生产的高科技性。能够生产彩色胶片,是一个国家精细化工制备技术水准的集中体现。科技伴随摄影的最好例证是胶片巨头柯达面临的破产。由于柯达固步自封,缺乏对数字科技的敏感进取,结果汹涌的数字大潮居然淘汰了百年柯达。科技就是这么冷峻和无情。可以说,科技是摄影的强大支撑力,摄影是科技造就的,科技催生了摄影诞生,科技是摄影的发展动力和坚强后盾,背离了科技,摄影将不复存在。

  摄影具有相当科技含量是一个好事,但是也同时是一种限制。在摄影刚刚发明的年代,摄影是极少数人掌握的“奇巧淫技”,充满神秘感。摄影术发明之初,用于拍摄的胶片不能工业化生产,原料制备、胶版制造都是摄影者自己动手完成。冲洗和暗房技术都是一种有相当难度的操作技巧,只有少数人可以掌握,而大众不能。由于摄影技术操作的难度和摄影科技的封闭,摄影不可能走进千家万户为社会大众所掌握。所以摄影在当时并不普及。由此可见,摄影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成就摄影,也能够限制摄影。因此,当时柯达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就用工业化的办法为没有能力自己制作照片的大众冲洗照片。柯达有一句最著名的广告语说:“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余的都交给我来做”,这就是试图降低摄影科技门槛,把摄影推向大众的具体举措。

  到了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结合,不用胶片的数码影像被成功发明,数码影像正式进入摄影领域,数码相机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替代胶片摄影。到了90年代后期,数字影像从发育期过渡到成熟期,大批高质量数码相机和数码输出设备面世,开始了数码影像新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数码影像没有悬念地成为了当今影像的主流。

  数码影像成为今天的主流,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科技的介入。现在普通人都可以使用价廉物美的全自动数码相机甚至手机拍摄,并且借助业已普及的个人计算机轻而易举地处理照片,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发布自己的照片,完成过去只有暗室高手才具有的绝技。摄影从这个时候起,才真正进入大众。过去的摄影是少数人掌握的“特技”,而今天,人人都可以做到不需要学习就能够拍摄照片。大众科技的普及使摄影得到彻底的解放,当然,会照相和成为摄影家是两码事,但是毕竟摄影不再神秘。

  高科技推动了摄影普及化,释放出大家的摄影热情,但是也很快暴露出很多人没有经过摄影学习、缺乏影像文化思考和责任、不具备基本摄影技能甚至基本常识的软肋。

  人们对摄影的基本社会属性、社会功能不研究,欣喜于可以任意得到照片的自由。数码摄影能够几乎无成本的轻易的获得影像,于是出现了摄影史上少有的影像狂潮,随意拍照、无节制拍摄,摄影娱乐化、庸俗化随处可见。

  不幸的是,摄影真正普及之时,正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思想自由度较高的时期,各种健康的观念意识和不良风气同时活跃。在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诞生的同时,也有大量影像垃圾出现。创造有责任的影像是要下真功夫的,而不假思索的随意拍摄,不需要付出心血成本,影像的低成本、无成本制作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利己、庸俗甚至没落。很多不健康思潮经常是以影像的形式出现的。科技造就了摄影的先进技术,但是也毁坏了摄影的某些重要人文原则。

  在冷兵器时代,个体士兵虽然战斗力小,但他的破坏力也小。而今天,一个掌握核武器的士兵如果失控,所造成的危害足以毁灭人类。科技越发展,对人的约束就要越严格,需要规范行为、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否则,科技就可能成为脱缰失控的野马,使发明创造科技的人类毁灭在自己发明的科技上。

  摄影也是一样,在全民摄影的大潮下,人们不再忧虑摄影的技术限制,而是担心影像的泛滥和不负责任。科技解放了影像的生产力,但是不能解决摄影文化的方向,更不能解决摄影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社会责任。我们随时可以看到粗制滥造的影像。在新闻照片中,多次出现假照片,传递虚假信息,影像作假已经被认为是挑战社会诚信底线的严重事件。“华南虎”事件用假照片做老虎,企图欺骗社会以获得所谓专项保护资金,不惜触犯法律,造假人最终获刑。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大量低俗甚至黄色下流的照片,危害青少年,腐蚀人们的灵魂。广告照片极度夸张,与产品严重不符。婚纱摄影极尽媚俗,千人一面,把神圣的结婚纪念变成用一个生产线模具浇筑的套路照片,令人生厌。就连最平常的百姓纪念照,也是不少人只会举着两指喊“耶”,装嫩装小,缺乏真情。诚然,我们的时代不乏严肃的摄影家,也有大量优秀作品,但是不健康影像的数量比例不可忽视。过去,有关审美和思潮的问题或许早就存在,只是大家不能大量生产照片而没有暴露问题,今天,摄影科技释放出社会的影像能量,也同时提出了反思摄影伦理的尖锐话题。

  依仗新科技的数码影像已经形成对传统摄影的革命和颠覆。数码摄影不仅仅是拍照不再使用胶卷,由于不再受颜料制备和传统冲洗的约束,在非线性技术的助力下,采用低反差、低饱和度和低感光度降噪技术,大大扩展了宽容度,使人类获取影像得到了质量的大幅提高。随着HDR技术和显示还原技术的提高,加上数码相机采用前所未有的超高感光度,人们可以拍出传统胶片时代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照片。将来,照相机可能会完全取消光圈速度,也无需再调焦(现在已经出现不需要调焦拍摄,而可以在后期电脑中随意决定焦点的技术,令人匪夷所思),摄影三大操控:光圈、速度、聚焦不日将完全被颠覆!传统摄影师一生练就的曝光、聚焦等科技操作被新的高科技无情“废掉”。科技使摄影术越来越容易,越来越简单,困惑人们的所谓摄影技术被高科技化解成可以被最普通人掌握的“雕虫小技”。科技对摄影的荡涤和革新会无穷尽地持续下去。

  摄影如果不被科技的简单随意性吃掉,就要在利用科技的同时,冷静思考与科技的关系,保持摄影的价值,开掘在高科技背景下的摄影文化,研究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摄影的功能和门类繁多,我欣喜科技促使摄影的飞速发展,可是近年来摄影出现了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近三年来,仅中央电视台就报道过若干次假照片事件。核心的问题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怎样既享用影像科技,又保护纪实、新闻和实证摄影的价值?

  纪实摄影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纪实影像?最直接的回答是,纪实照片能够通过摄影特质记录历史,用影像为事件和时代留下印记,真实再现和传递由影像承载的社会价值信息。

  我们能够接受的纪实影像,是通过光学镜头拍摄、在同一时间空间、具有照相独特质感细节的瞬间画面。真实,是纪实摄影被社会认可的基本价值,也是新闻和纪实类摄影的最后底线。摄影能够在诸多平面等视觉形式中立足,就是因为它具有其他视觉形式不具备的特质以及审美特点,其核心是画面和细节的真实。在纪实摄影事件中,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加强艺术表现力,而不能为了艺术表现力而篡改真实。如果不坚守这一点,当受众看到照片时首先产生“眼见为虚”的怀疑,摄影人被看作是照片造假者,那将是摄影的悲哀和末日。我们可以提倡各种风格纪实手法、宽容多种流派的观点、争执。但底线是保住纪实摄影的真实性k8凯发,杜绝对摄影真实本源的扭曲破坏。在今天数码技术对传统摄影革命性推动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理性地辨析新技术和摄影本源的关系,清醒地界定某些框架或规则,保护摄影的价值。利用数码新技术的前提是,使摄影文化保值增值而不是变味贬值。

  近几年来,图像软件的开发特别青睐摄影,分析传统摄影根本无法解决的技术极限,直接在软件中增加了许多摄影师急需的功能,使用数字技术来完成镜头胶片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比如模拟镜头大光圈叶片形态的发洇虚化效果、胜过任何传统技术的透视变形纠正和镜头畸变校正、改变画面局部曝光以及重新安排局部明暗关系、轻易解决镜头暗角失光等等,更有价值的是,通过32位浮点运算的HDR高动态影像技术可以记录到76D的密度差,(人眼最多只能同时看到5D,胶片最大能够记录3.5D),一旦未来数字相机能够直接捕获景物的HDR光照信息并处理成HDR图像进行显示和输出,新一代计算机和显示器能够直接输入、显示和处理32位浮点格式图像数据,那时,数字摄影将进入全新的HDR图像时代,摄影曝光不再是问题,任何人无需技术都可能拍出完美(技术上)的照片。有的相机直接在前期拍摄时加入了多底合成影像技术,使前期拍摄的照片已经不是原始状态。至于移花接木式的合成,更是游刃有余,可以完全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重新构造新的根本不可能同时出现而又逼真的视觉画面,面对这样的技术冲击,在惊叹兴奋之余,我们会不会产生一种忧虑和疑问:这种照片还有摄影的真实性吗?

  数码可以轻易造假k8凯发,对新闻和纪实类影像的社会公信价值构成了威胁。近年来,由于明知故犯的故意造假或规则不清的“擦边”造假,出现了不少问题。人们在声讨造假者的同时,也对规则制定、规则实施、后期鉴定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数码技术完全可以不去损毁乃至保护摄影的真实价值,这取决于确立界定严格、表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按照规则运用数码技术的自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摄影圈里多次发生的“造假照片”终该有个了断,不能再出现重复的失误。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被动的走了弯路再拉回来。而是要用辩证唯物的科学方法理性分析研究数码环境下纪实摄影的特点,不断认识和把握新技术与摄影文化的关系,在理论学习和对具体数码实践的思考中,找到相对正确的纪实摄影发展之路。

  针对不断出现的假照片事件,我们必须考虑重申纪实和实证性摄影的价值伦理,制定明晰的、量化的、与时俱进的规则,严肃惩治违规的纪律,建立鉴定和监督的机制,以保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新形式下,是摄影不断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新闻纪实类图片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同于其他摄影表现形式,所以必须对新闻纪实类的数字影像修改 ,立即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议,中国记协、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组成专家委员会,包括行业协会、行业从业者、用户(报纸、杂志、出版社、互联网站)以及摄影家代表、学者代表,研究出台一个新闻纪实类图片行业规范,对于数字图片修改提出可操作、可执行的准则。规范应该不仅包括修改技术限制,也要包括利用其他方式违反真实性原则的限制,并对处罚方式进行明确。形成在一个共同游戏规则和道德规范下运转的机制,才有利于新闻纪实等实证性摄影的健康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