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原标题:2024年断舍离:百台国产相机实战,拍完胶卷送给有缘人,留下故事
2023年我忙忙碌碌做一件事:探访百位相机收士,然后想出一本相机收物故事书,而今这百位采访目标基本完成了,这一年好忙碌啊!
2021年我曾经将自己的部分藏书捐出,主要是摄影杂志、国内出版的摄影书刊,以及香港与日本的摄影书刊,共计50余箱,分别赠给了三家老相机收藏馆。另外还有25箱早年的文学刊物,赠送给了上饶女子文学会。
记得几年前k8凯发,沈铭老师几次同我说过:你以后外出带一台胶片相机,采访拍摄时也拍一些胶片,要不走这么多地方,只拍数码片可惜了。
我觉得也很好,也曾带过几次,但最后都没有太大兴趣,反倒是怎么带出去,又怎么带回来,没有拍几张。
胶片相机不同于数码,可以边拍边看,照不好重新拍。胶片需要冲洗后才能见效果,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期盼和等待,这不符合当下立拍、立显、立看的,一分钟都不想等摄影快餐拍摄理念。
然而今年我探访相机收藏家,看到的都是传统的胶片相机,它们静静的摆在那里,忽然想到它们最后一次被按下快门是什么时候,它们最后的一张胶片又是拍到了什么呢?
于是产生一个想法,把我收留的一些普通国产相机拿出来,去拍摄一卷,然后把这台相机送给有缘的人。
关于国产相机,我们很多人都使用过,现在也有很多人收藏,单只是谈论器材和历史比较多,而评论照片和使用过程比较少,我何不用国产相机再拍一次,再谈谈体会呢?
这个想法,设想逐渐丰满起来,可不可以成为我的一个旅行或把玩相机文化主题,现在想到的是:
一、选用100台国产的各个时期相机,尽量是不同款式,120和135都要有,单反、旁轴、傻瓜、简易相机也都要有,拍摄100个胶卷,然后把相机送人;
二k8凯发、每一台写一篇,最后是100篇文章,首先介绍一下相机的基本情况,其次是介绍拍摄过程,另外是介绍送人的简单故事。要不同地区,三教九流,或者旅行途中的陌生人,再把胶片拍摄照片附上;
这样送出100台老相机,也就是100个故事或者100篇文章k8凯发,如果效果好,最后也可以考虑出书,就是一本国产相机的实拍经历了,弥补国产相机实拍体会上的不足了。
我把它的文化定性为国产老相机最后“一战”,然后就让它再次回归社会,最后不知道再去向何方了......
我把这个想法同朋友说了,立刻得到支持,不仅精神上支持最主要的支持是还要捐给我相机,在沈阳已经有四、五个人要相助,其中丁竞杰不仅给了好几台相机,还给了一堆一次性相机,说要我拆里面的胶卷用。
而上海的付兵凯说要负担我的胶片冲洗和扫描,而北京的胡浩先生不仅说要赞助相机,还要帮我修理有问题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