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一书时作出的一些总结,主要是记录学习的内容,让自己有更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加上少量的个人理解和经验教训,文中难免遇到一些借用,抄袭。希望我踩过的雷,不会再出现在你的脚下。
本身呢,这一篇是要讲述摄影的基本流程,但是我要先给大家泼一盆冷水。其实呢,摄影没有所谓的流程一说,每一位大师的摄影流程都不尽相同。不要想着能够按照一个既定的线路去产生一幅大作,真正的好照片是没有固定的生产模式的。但是在摄影中,总是有着一些必须要经历的基本步骤。而摄影前的思考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你想要什么样的照片?这是拍摄每一幅照片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要想当然的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再去看相机拍出的照片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当你准备拿起相机的时候,你就应该在脑海中刻画出你想要的照片,要拍什么,要表现什么,要从什么角度去拍,要获得什么样的效果,这样你才能进一步去选择,我该用什么相机,我该用什么镜头,我该如何设定参数,而不是沦为一个器材党。
除了效果的预想,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去拍照?是要记录每一个脚印,还是要表达你的情绪;单纯为了留下那美好的容颜,还是为了唤起大家的共鸣;是为了刻画商品的细节,还是要去展现自然的宏伟。这些都是你的出发点。一张照片的出发点,决定了照片拍摄的细节,更决定了照片的后期处理,最重要的,一张照片的出发点,决定了这张照片可以到达的高度。
既然有了想法,思考完想拍什么,选好了设备,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拍! 在这里,又有很多人有想法了k8凯发,觉得拍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不过是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而已嘛。 周末一大早,老法师们扛着自己的又黑又大的机器和又粗又长的镜头出门了,对着不知道哪来的美女就一通拍,不用考虑构图是不是符合审美,不用考虑曝光白平衡是不是准确,不用考虑内存卡是不是满了,人称自然摄影技法,保留原汁原味的图像,呵呵。
还有一些后期党们,觉得前期只要不过曝,不失焦就好,剩下的事情都交给强大的后期。通过值得吹捧吸舔的后期技术把一张图p到面目全非。诚然,一张优秀的照片离不开后期制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前期随便拍拍,靠后期修复就能登峰造极。一张拍出来的好照片,和一张做出来的好照片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全靠后期,那你不如去画一张算了。
书中已经尽力的在推广RAW格式的拍摄模式。确实,raw格式具备很多好处,能够最大限度的记录你的相机拍摄的原始信息。对了,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RAW格式,可以自行百度/google一下。使用RAW格式的照片,意味着你可以在拍摄完成后自行确定白平衡,曝光,降噪,调整反差,优化饱和度,调整光线,锐化等等一系列内容,而在jpeg格式中,丢掉了很多信息,同时由相机自身的固件帮你做了处理。看似这简化了你的工作,但也让你损失了很多细节。其实,现在的相机都可以生成RAW格式照片,包括你的手机摄像。
当然RAW格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图像太大,因为包含了太多数据,需要占用很多内存,不能直接分享到朋友圈,必须要用专门的软件打开处理。
当年,我也常常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有次给一个姑娘拍片,大概刚拍完的时候,妹子就掏出电脑让我把照片从相机传给她,她要发朋友圈。我当场很纠结,因为我只使用了RAW格式,她的电脑显然是打不开的。我跟她解释,可是她说没关系,下一个软件就好了。然后我就拷给了她,结果显而易见,她显然是打不开这些文件。这时她就有些生气了,说不能好好发朋友圈了。说让我赶紧转换成她能看的格式。没办法,我只好用厂家自带的软件给她做了转换,而没有进行任何修改。可想而知吧,那些图片直接转换出来真的是惨不忍睹,色差,曝光等等都没有经过细心调整。后面的事情或许都知道了,等我回去之后发现已经被拉黑。
多么惨痛的教训。RAW格式虽然好,但是作为日常的记录型拍摄,我还是倾向于高品质的jpeg格式,简单方便,对细节没有太多的追求,就这么选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存储,当你打开raw+jpeg模式后,你会发现你的内存卡永远是不够用的。所以,你要多准备几块存储卡,同时有选择的去设定raw格式还是jpeg格式。
这几个参数简单来说。色域有些相机中叫色彩空间。大多数相机中有两个选项,sRGB和Adobe RGB,其中Adobe RGB的色彩空间较大,但是要求更高,如果显示器不够好的话,则很难展示出Adobe RGB的色彩,对于网络传播的图片,选择sRGB色差更小。当然,对于RAW格式来说这些都保留在图像中,可以后期进行调整,色域主要针对jpeg格式图片。
另外一个参数白平衡,也是针对jpeg格式来说的,在RAW格式中,白平衡也会被存储下来,可以进行后期修改。而jpeg后期调整的话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曝光模式,低端相机一般会配置几个常用场景的曝光模式供大家选择,而中高端相机则几乎没有预设场景,基本分为P档程序自动,A/Av档光圈优先,S/Tv档快门优先,M档全手动几种模式。新手可以先使用A档或者S档进行拍摄,对于有经验的摄影师还是建议M档。
其实对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选择。首先,先把对焦模式分为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过去,我几乎都是在依赖自动对焦,自动对焦中还分了好多更细的内容,包括点对焦,全局对焦,单次对焦,移动物体对焦等模式。自动对焦的好处就在于方便好用,大多数时候是准确的,尤其是在突发拍摄的情况下,手动对焦显然是没法及时找到对焦位置的,除非你已经练成了铁手准确转动对焦环k8凯发。当然,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手动对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光线不足,色彩明暗差距较小的场景,微距拍摄,这些情况下自动对焦系统往往不能正确的找到对焦点。另外就是人为需要拍摄模糊的状态,或者需要更精确的对焦。很多刚入门的人可能奇怪有些全图模糊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k8凯发,不是加了毛玻璃,而是这样。
这两个功能呢,其实就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照片,就不过多的介绍了,如何编号,大家照着自己的感觉来吧。
说了这么多,就差按下快门那一下了。当然,前提是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对焦等等都已经设置完毕,美丽的景色就在眼前。按下快门就在那一瞬间。
按完快门之后,数码相机有一个非常好的东西,那就是直方图,可以让你浏览,有些相机还有独立色彩直方图,真是如虎添翼。学会观看直方图,决定了你要不要重新拍摄一张照片,该如何修改你的相机参数再进行拍摄。这些内容呢,我还没有学习,一步一步来吧。
拍完照片之后,要把照片导出到电脑上。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是也要尤为注意,一些不慎的操作可能导致你的照片灰飞烟灭。
在导出存储卡上的照片时,建议使用读卡器,而不是相机直连电脑。因为相机直连电脑会消耗大量的相机电量,而且导出速度较慢,说不定还会导致数据错乱。
在读取存储卡的时候,建议先复制数据到电脑上,确认没有问题再删除存储卡上的内容。同时对电脑上的内容做二次备份和云盘存储,防止发生令人心痛的事故~~~呵呵,这个我真是有经历。有次导出数据后直接把相机原图删掉了,在修图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图片少了一块,一张令人满意的照片就这样付之东流。。。
准备充分的存储设备,是一个摄影师必备的。因为有些照片现在还不会修,或者后来眼光发生了变化,保留一份原图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很多照片来说,可以在初筛的时候就删掉了。
图片的保存可以说是一个大问题,摄影师做的久了,会有成千上万的照片,你需要选择一个你能够迅速找到你想找的照片的方法来存放它们,以确保在你需要的时候,你能够快速的找到你的照片。
以我的经验来说,都是先按照年份存放文件夹,然后是月份,最后是日期和拍摄主体,比如2017/03/17-玉渊潭樱花。
书中裂墙推荐lightroom,这是专门针对照片处理的软件,比起photoshop来更容易上手,而且增加了很多针对照片处理的功能,而photoshop中有很多功能在处理照片中是用不到的。
通过对照片进行初筛和对比,lightroom允许用户自行标记图片,这样就可以标记出同类照片中最好的一张,标记出一次拍摄中你最中意的照片,经过几轮的照片筛选,去掉那些最没有意义的照片,然后把原片做一个备份,就可以准备修图啦。
所以lightroom提供的这些功能都是很好的,能够帮摄影师挽救很多绳命,哈哈。
后期具体怎么去做不去深究,一千个达芬奇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这本书中喜欢把后期修图叫做冲图,暗合了过去胶片冲印的意思。
大概就是上面的样子。其实,嗯,我平时也差不多时这么个步骤吧,捂脸~~~当然,流程这种东西时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法。
lightroom中支持脚本批量处理,对于有同样问题的一组图片,可以进行批量的调整,节省了很多时间。很多时候,你是不需要去用photoshop的。确实,我平时用photoshop的时候,每一张图都要去做同样的处理,费时费力不讨好,真是。我要学习如何使用lightroom了,不要拦我。
这本书里还说了一个软件,叫 Capture One Pro,我没有用过,书里说这是高阶专业人士才用的修图软件,我还是先学习吧。至于photoshop呢,在做一些精细化的修改,图片合成,润色这些内容的时候才值得去使用,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拍了照片不是放在电脑里生小图片的,要拿出来分享。好照片可以卖钱,不好的照片可以让人们喷一喷,然后明白该怎么去拍好照片。输出图像不仅仅是把照片打印出来,更多的时候是去展示。
所谓的摄影基本流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虽然拍出绝世好照片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是针对于拍出好照片,总是有一些共通之处。所以,就流程而言,只是出于学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的遵从书中的道理,反而成了一种枷锁,一种桎梏。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不断的去理解,去思考,去反问。流程的目的是能够更快的去学习,节省时间去回归摄影本身,而不是纠结于各种软件和技术。